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痤疮的发病机制。痤疮的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点:雄激素、皮脂分泌增多、毛囊口上皮过度角化、丙酸痤疮杆菌及遗传因素。其中痤疮丙酸杆菌可分解皮脂中的甘油三酯,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刺激毛囊口上皮角化过度,上皮细胞不能正常脱落,使毛囊口变小,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皮脂淤积于毛囊口形成粉刺。
根据Pillsbury改良分类法,可将痤疮分为三度四级:轻度(I级)仅有粉刺;中度(II级)除粉刺外还有炎性丘疹;中度(III级)除有粉刺、炎性丘疹外还有脓疱;和重度~集簇性(IV级)除有粉刺、炎症性丘疹及脓疱外还有结节、囊肿或瘢痕。
由此可见,每个级别中都可能有粉刺的表现,同时我们可以这样认为,及早的治疗,这样可以防止重度痤疮的发生,减少瘢痕的形成。
因为痤疮的临床表现多样,具体治疗方案要根据病因、痤疮类型、严重程度分级、患者皮肤特点、治疗需求等选择,由专业的皮肤科医生进行判断。简单来讲,大部分轻度痤疮单纯外用药即可,也可以结合物理挤压术进行治疗。而中重度痤疮有脓疱、囊肿、结节等,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口服外用药物,必要时配合物理治疗。常用的口服药物有异维A酸软胶囊(为豆)、维胺酯胶囊(三蕊)、抗生素等。
由于局部治疗的特性,故需要使用6-8周才能判断疗效,要坚持足疗程用药哦。治疗痤疮时,应该治疗整个有痤疮的部位而不仅仅是治疗皮损处。局部治疗可作为有效的维持治疗方法。长期以来,外用维A酸类对促进毛囊上皮的正常脱落极为有效,可以减少粉刺,抑制新皮损的出现,另外有显著的抗炎作用,可抑制淋巴细胞的活性、抑制促炎细胞因子和其他介质的释放、减少与免疫调节有关的转录因子和Toll样受体的表达。其也可有助于其他活性物质的渗透。因此,维A酸类几乎可用于所有的痤疮患者,并且是维持疗法的理想用药。
维A酸在这类药物中首选用于痤疮治疗。刚开始使用维A酸时可采取隔夜给药的方式,或同时使用润肤剂,这样可以减少药物的刺激性。这类药物不仅可以松解和剥脱异常角化的角质、纠正角化异常从而治疗和预防粉刺,还可以刺激皮下胶原纤维生成辅助淡化痘疤痕、缩小毛孔,另外还抑制色素生成和加快色素的代谢从而减轻炎症后的色素沉着。
当然除了药物治疗,生活上也要注意少吃甜食、巧克力,少喝功能饮料和牛奶,日常三餐可以适当多吃蔬菜,从而减少米饭、面食等高糖主食的摄入比例,少吃西瓜、菠萝、芒果、香蕉等高生糖指数(GI)的水果。配合洗面奶洗脸,去除皮肤表面的油脂、皮屑和细菌的混合物,保持清洁卫生。局部不要用手挤压,以免感染。忌用油脂类、粉类护肤美容化妆品及含糖皮质激素成分的软膏及霜剂。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愉快的心情。让我们跟痤疮说“拜拜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