朋友们好,今天我们来学习“不啻天渊”的“啻”字,它正确怎么读?又是什么意思呢?“不啻天渊”又是说什么呢?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和学习:

一、“啻”字怎么读?
读音为“chì”,同音字“赤”,部首为“口”,总笔画12,上下结构。

二、“啻”字基本字义:
⑴ 副词。但;只;仅。常用在表示疑问或否定的字后,组成“不啻”、“匪啻”、“何啻”、“奚啻”等词,在句中起连接或比况作用。
《説文•口部》:“啻,語時〔詞〕,不啻也。”
⑵ 是;理。
《説文•口部》:“一曰啻,諟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《言部》曰:諟,理也。'”
⑶ 余,剩下。
《集韻•寘韻》:“啻,餘也。”
三、“啻”字《康熙字典》解释:

四、“啻”字在古文献中的引用:
⑴ 茆茨不啻足,此外尽浮荣。——宋·陆游 《书意示子孙》
⑵ 若向阳台荐枕,何啻得胜朝云。——唐·王勃 《杂曲歌辞·杂曲》
五、成语“不啻天渊”解释:

不啻天渊 - bù chì tiān yuān :
解释:不啻:无异于。渊:深潭。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。比喻差别极大。
六、“啻”字源演变:
啻的字形演变过程:
⑴ 金文:在金文字形中,“啻”字下部为“口”,表示“语言”“说话”之意;上部为“帝”,表示最高统治权威,整体表示最高权威的发言,即最高话语权。
⑵ 小篆:从小篆开始,“啻”字的上部成为“帝”,下部为“口”,最终形成了现代的“啻”字。
⑶ 楷书:从楷书开始,“啻”字的变化不大,保持了小篆的基本结构,最终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“啻”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