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基金发行运作的各个阶段
公募基金的发行实行审核制,基本上要经历申报——核准——发行——募集——备案审核——成立这几个阶段,在基金成立以后,部分可以上市交易的基金还会经历上市,当然部分基金在运作中,还可能清盘退出市场。
重点说下几个“期”:
1、募集期:在证监会批准发行之日起6个月内,基金管理人开始募集,募集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。发行火爆时期,很多基金会提前结束募集。
2、封闭期:基金成立后,就进入封闭期,一般不超过3个月。封闭期具体多久,以基金公告为准。
3、建仓期:建仓期和封闭期同时开始,但不一定同时结束,有可能基金已经打开封闭,但还没有完成建仓。理论上,建仓期不超过6个月。
4、开放期:封闭期结束后就进入开放期,可以自由买入卖出。如果是封闭式基金,就没有“开放”这一说,但有的可以在场内交易,比如Reits。
说到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,不得不提另外两个品种:
一个是定期开放式基金,顾名思义,就是只在固定的时间段开放。比如兴全新视野定期开放,就是每3个月开放一次。具体什么时间开放,关注基金公告,都会提前发布。
数据来源:基金产品资料概要更新
一个是持有期基金。这类基金开放后可以随时买入,但是每笔资金买入后,至少要持有一定期限。比如睿远发的第一只固收+基金,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,买入后就必须要持有2年,2年后才能卖出。
数据来源:基金产品资料概要更新
二、单位/累计/复权净值有啥区别?应该看哪个
“单位净值”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净值,它是买入和卖出基金的成交价格。“累计净值”在单位净值的基础上,考虑了分红和份额分拆的情况。“复权净值”在累计净值的基础上,考虑了红利再投资的情况。
举个例子,某基金刚成立的时候是1元钱,上涨10%后,三个净值都变成了1.1元。然后基金分红了,每份分红0.1元,那么单位净值回到1元,累计净值和复权净值还是1.1元。然后基金又上涨10%,那么单位净值就是1*(1+10%)=1.1元,累计净值=单位净值+分红=1.1+0.1=1.2元,而复权单位净值=累计净值+分红再投资=1.2+0.1*10%=1.21元。
复权净值能更准确的评价基金的真实赚钱能力,这也是为什我们在比较、筛选基金的时候用复权净值的原因。
三、影响基金净值涨跌的因素有哪些?
1、底层资产。如果基金买的股票普遍都跌,基金净值自然也是跌的;
2、分红。分红后,基金的单位净值会下降;
3、巨额赎回。它对基金净值的影响可正可负。
巨额赎回对基金净值的影响来自两方面:
一方面是赎回费计入基金资产。持有时间越短,被计入基金资产的比例越高,这部分费用可能会带动基金净值暴涨。但不绝对,如果赎回份额占比很高,且持有时间很长,那么支付的赎回费就会比较少,而管理费又需要剩下的一小部分份额持有人去分摊。
另一方面是基金经理应对赎回时的市场情况。发生巨额赎回时,基金的现金储备可能并不足以应对赎回,这时基金经理需要卖出一部分基金所持有的债券、股票等资产,如果卖出时市场大涨,那么会带来净值增长,但如果卖出时间不合适,也可能导致净值下跌。
四、基金盘中估值和净值为啥差异很大?
盘中估值是根据基金最新报告的持仓数据估算的,而定期报告显示的持仓是季度最后一天或半年度、年度最后一天的情况,并且定期公告不会马上披露,需要一些时间(比如季报需要15天、中报、年报可能需要2、3个月),所以我们看到的持仓信息是滞后的,这期间,基金可能已经进行了调仓;
另外就是季报只披露前十大重仓股,并且部分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占比如果很低的话,估值就更不准确了。
所以,盘中估值可以参考,但不能绝对相信,尤其距离报告期越远,如果基金换手率还高的话,可信度就更低了。
数据来源:好买基金app
五、基金分红的流程,选现金分红还是红利再投?
基金分红,投资者有3个需要重点关注的日期。以银华信用四季红为例,这只基金基本每个季度都会分红:
数据来源:wind,某基金分红信息
首先是权益登记日,只有在权益登记日之前买入的投资者,才能参与基金的分红。
其次是除息日,在这一天红利将从基金资产中扣除,此时基金净值将扣除红利份额,净值下降。但此时红利并未派发到账。因此在除息日,可能投资者会看到基金亏损,但这只是账面资产的减少。目前多数基金的权益登记日与除息日在同一天。
最后是红利发放日,一般在除息日的第二天,基金公司派发红利给投资者。
注意,分红只是从左口袋到右口袋,并不会增加额外的收益。
对于选现金分红还是红利再投,想落袋为安或者有现金需求的投资者,选现金分红;对于看好后市、打算长期投资的投资者或者正在进行定投的投资者,更适合红利再投,因为红利再投免申购费,可以降低投资成本。一般默认都是现金分红,所以如果想红利再投,记得修改。
公募基金的一些相关概念说完了,下期我们来讲讲基金的买入和退出~
本文系好买研习社原创,如需转载,请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于“好买研习社”。未经授权,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,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
免责条款:本文内容为基于公开资料研究完成,并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者应审慎决策、独立承担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