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县城看发展:
今日分享: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
普陀区简介
普陀,佛教《华严经》中“一朵美丽的小白花”之意。她位于浙江省东北部,舟山群岛东 南部,因境内佛教圣地普陀山而得名,是舟山市的一个市属区。全区共有大小岛屿743.5个,有人居住的有45.5个(2022年数据)。全区辖5镇4街道(普陀山镇、六横镇、桃花镇、虾峙镇、东极镇、沈家门街道、东港街道、朱家尖街道、展茅街道)。常住人口38.46万人,面积6728平方公里,其中海域面积6269.4平方公里,陆地面积458.6平方公里,海岸线总长831.43千米,是海洋大区,陆地小区。
普陀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、全国沿海要冲、舟山渔场中心。背靠沪、杭、甬等大中城市,面临辽阔海洋,与台湾基隆港、日本长崎港、韩国仁川港相对。自然资源丰富,渔业发达,港口优良,风光秀丽,气候宜人,素有“东海明珠”之称。
2021年,普陀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4.83亿元,比上年增长2.5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2.53亿元,增长3.1%;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8.94亿元,增长1.2%;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3.35亿元,增长2.8%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6.3:26.7:57.0。按户籍人口计算,人均GDP14.24万元,约2.21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3.2%。

主导产业和规划
1、普陀区海域辽阔,海水和海涂资源丰富,含舟山渔场内中街山、洋鞍两渔场,面积约3.4万平方公里,自然条件优越,生物资源丰富,有海洋生物1100余种,尤其渔业资源丰富,种类繁多,其中鱼类140种,蟹虾类亦有40余种,以三疣梭子蟹、哈氏仿对虾、鹰抓虾为主。水产养殖高效增收,高产精养示范全面推开。主要养殖紫菜、海带、蛤、蛏子、对虾、蟹和鱼类,其中大黄鱼的人工养殖成功,是海产养殖技术的一大突破,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养殖金奖。由于普陀区境内岛屿周围多滩涂,涂坡平坦蓄水渗漏性小,适宜海盐生产。
2、普陀区境内岛屿星罗棋布,海岛岸线弯曲,是建设深水泊位,泊航巨轮的理想港区。国际航道--虾峙门航道可供15万吨载轮自由进出,20万吨载轮候船进出。沈家门渔港则是舟山渔场的中心港口,也是全国最大的渔港,与挪威卑而根港、秘鲁卡亚俄港合称世界三大群众渔港。
3、普陀旅游资源十分丰富,以“海天佛国”普陀山、“沙雕故乡”朱家尖、“东方渔都”沈家门及“金庸笔下”桃花岛,构成独特的普陀“旅游金三角”。具有佛教文化、山海景观、渔村风情、海滨度假、海鲜美食等丰厚的旅游资源。普陀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,自唐代开创观音道场已逾千年之久,是国内外最大的观音菩萨供奉地,在我国沿海及东南亚一带久享盛名。朱家尖已打响“沙雕”品牌,被国际沙雕组织WSSA确认为世界上沙质和风景最好的沙滩之一。桃花岛据传是秦朝安期生隐居之地,更因武侠文学大师金庸先生名作《射雕英雄传》蜚声海内外,被蒙上"海上仙山"的神秘面纱。
4、浙江普陀经济开发区是舟山市首个省级经济开发区,目前园区内共集聚规上工业企业143家,国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3家,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企业15家,高新技术企业70家,形成以船舶修造、水产加工、能源生产、机械制造等产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。
5、加快培育星辰海洋、国脉互联等数字经济企业,扩大数字经济产业规模。支持“船舶智造e建通”参与“船舶修理在线”子场景建设;完善玻璃钢渔船技术标准和初级水产品ISO9001认证体系,加快形成具有普陀区辨识度的数字化改革成果。
6、普陀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定不移走制造强区之路,大力发展实体经济,做优做强临港先进制造业,巩固提升绿色船舶修造、水产精深加工等主导产业,积极培育海洋清洁能源、海洋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,着力构建普陀现代海洋产业体系。深入实施新一轮“腾笼换鸟、凤凰涅槃”攻坚行动,持续抓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,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、融合化发展,为制造强国建设贡献普陀力量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