湖北的腹地是江汉平原,楚国文化发源于荆州一带,正是以江汉平原为核心,而后期的疆域其实都是扩张的结果,包括湖南大部分都是发配流亡之地,后期国都东移也是被秦国打过去的,按理说叫楚是没有问题的。只不过现在省会是武汉,又偏向于发展湖北东部搞武鄂,放弃以江汉平原为腹地,称为鄂就不难理解了。楚的方言谐音为丑大部分在武汉及周边,楚国发源地的江汉平原不这么叫。
秦齐楚燕赵魏韩,都是有特殊意义的,大一统朝代地名会避开这些字。如果省份简称允许用战国七雄,不知不觉就会影响人心,认为自己的家乡是古代的一个独特大国。天长日久,有共同历史认知,生活习俗方言等又一致,这对统一不是好事。所以简称废一点不是坏事,是高瞻远瞩的做法。不管湖北这地方能不能代表楚国,但现在的湖北人和以前的楚人确实没多大关系。湖北人大多讲官话,都是北方移民。而真正继承楚语的是湘语和闽南语等南方方言,所以只有说这些方言的人才是真正楚人的后裔。
有个说法,当年湖北要叫楚,湖南不同意,他说你要叫楚我也要叫楚。从文化层面看,湖北胜面大,但是架不住湖南人也不是吃素的。最后两边势均力敌,谁也说服不了谁,结果就是楚字谁也不给。曾经有人提过将湖北改成楚,但湖北社科院否定了,楚的范围很大,包括了湖北湖南全境和江西,河南,安徽,江浙等部分地方。湖北和湖南本身是一个省,康熙时才分开,原来就叫湖广。
所以湖北不能占有楚的全部也不能叫楚。湖北称之为鄂,是因为古鄂国在湖北大冶市,西周是熊渠将二儿子封为鄂王,治所一直在大冶市,后来儿子红当了楚王,鄂王城现在还保存着。如果湖北改为楚,那武汉会觉得没面子。楚按传统来说,受封与湖北,河南交汇处,壮大于湖北,楚国800年,根基就在湖北,哪怕是国名也是源自荆条。楚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,楚国的核心之地从来只有湖北,且世人眼中荆楚就是一个含义。汉初,韩信为楚王,改封淮阴侯后,楚国一分为二,一称楚,一称荆。
所谓的“三楚”只是楚国被秦国白起破郢都之后迁寿春后的一种说法,只在这个时候,楚国末期,楚的政治中心才移出湖北,才有了三楚的说法,楚有三楚,湖北称楚,湘皖都有意见。西楚霸王在徐州附近那一带。
当然,荆襄之地是楚国的根本。失了荆襄之地,楚国虽然广大,据有湘淮吴越之地,也只是苟延残喘,缺乏争天下的底气了。秦汉时期的楚地,实际上主要指江淮之地。楚是湖广行省的简称,是对楚文化的区域认同,湖南半数地区讲的和湖北话所属的北方话西南官话,语言亲近,现在的武汉就不是楚文化的中心,反而湖南洞庭湖区域和荆州才是楚文化的中心。
楚国是公元前887年建立的,当初有洞庭湖流域,鄱阳湖流域和梁子湖流域,楚国当年宣布谥号与周王室无关,是在长江以南,而不是长江以北。熊渠长子句亶王在鄱阳湖流域,三子越章王在洞庭湖流域此流域随越章王出现,该地区称“越” ,此“越”不是浙江“越” ,而“鄂”恰恰在现在的梁子湖流域。“楚”字音“丒”,丑陃之音相近,“楚”从不是湖北的专用名称,“楚”的范围,从云南东,广西北,广东全境,浙江北,江苏全境,山东南,河南南,湖北全境,江西全境,安微全境,湖南全境,重庆东,陕西南,贵州全境。
现在绘制的楚国地图,是楚国历史长河的一个片断。楚国最后的国都在安徽,而不在湖北。中国当年是指中原,那么现在中原地区能称“中华”“中国”吗?能简称“汉”吗?春秋战国时期整个南方几乎都是楚的范围,湖北独占楚这个简称不太合适。熟悉三国历史的都知道,刘表的荆州与今天湖北的范围相当,湖北简称“荆”最恰当,当然“鄂”是最霸气的简称。
反对湖北“鄂改楚”,战国楚国最后一个都城寿郢在安徽,实现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”这个口号的是江苏人。西楚霸王定都彭城,汉代诸侯楚国王都在徐州,国境范围大致为现在的苏北皖北;五代十国楚国的国都在长沙,国境大致为湖南一带。楚是一个文化的符号,在南方诸省也都曾各领风骚,何必据为己有。鄂很有历史风韵,有古风,唐宋元明清,这样有史可考。究其外观,鄂就很有文化底蕴。所以起这名字对历史不敢有丝毫冒犯。取名字由心,术业有专攻,取名之人对鄂心有所属,因此沿用至今。无可厚非,何必替古人担忧。
无论是楚还是荆都不合适做简称,因为楚国和荆州所辖范围都不止湖北一个省,这样会造成历史误会,还会影响省际团结,纯属无事找事。鄂是最合适的,古代鄂国历史比楚国久远多了,而且鄂这个字一看就有历史感,至今湖北还有鄂州这个市,岳飞还是鄂王,而且鄂这个字给人一种霸王的感觉,湖北人本来就民风彪悍,跟这个字很贴切。湖北简称本来就是“鄂”,它彰显的是源远流长,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,这也不影响其荆楚大地的别称。如果有人现在觉得不好听就想改,将来子孙们就会觉得前人不太尊重历史,就会无所适从。比如襄樊市本来就是汉江两岸的襄阳和樊城合并,从襄阳改为襄樊,之后又被改成了襄阳市,频繁的改动给人一种但给人的感觉总是怪怪的,哪个名气大用哪个可不是一个好主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