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言的语系不同收录书籍文卷也有分歧
根据《现代汉语》、《中国方言概说》判定,带劲是北方方言(七大语系中的一种)。具体地说,是东北最早产生的方言,直到北京、唐山一带、安徽皖北一带乃至华北、河南一带“带劲儿”都成了典型方言。
能证明能追溯的是记忆,算下来会说“带劲儿”会讲故事的奶奶距今也有一百四十几年了,深刻记忆中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会说,小老太太那小脚儿可厉害了,跑起来“贼带劲儿”。
直到到了南方工作,有一场会议上初遇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的的伙伴儿,遇到了一位四川同事形容这酒喝起来真“带劲儿”,模仿北方人讲起来还让人笑个满堂,也说明这个词儿慢慢地流传已经快要失去专属性了。

方言如冰花棱角分明
“方言”是“地方语言”,是“土话”、“白话(Vernacular)”,在北方唐山人特别爱总结,他们对“劲儿”词本义定义为力量、力气、精神和情绪。但是对带劲儿的理解还是没有东北人深刻。
比如东北人会说,“那辽宁电视台的小品节目老带劲了”,“中央电视台2023年晚会开心麻花的小品《坑》成(是)带劲儿了”,您还别说,就那邓超那舞蹈跳得最“浪”最“带劲儿”了,还有赵丽颖那小花儿的伴舞设计的多“带劲儿”啊。
还有诸如,和老戏骨搭戏,周深要更深情地地“带劲儿”唱啊,或者是有现在小说地痞流氓常用语那小媳妇真TM“带劲儿”等等。

北方方言一般是表达远近或情绪时使用
不同的语境,翻译不同。你可以理解为“真够味”,“真不错”、“真卖力”,“真有趣儿”等等,也可以翻译成“真风骚”,“要用心地”等等。翻译成什么,就看上下文应用起来是否顺利。
再比如,第一台电视搬入了新家,那些大姑娘小媳妇一个个看电视剧就看上了瘾,越看越带劲。这里又指的是“舍不得放下,有了趣味儿,越看越愿意看”等等,形容就是放不下,在东北还可以引申为管不住,越看越“chen(三声)风儿”。
特别是听东北话的带劲儿,还与语气有关,比如,在北方关系特别好的熟友之间,还会眼睛斜向下,“你看,那损色(sai三声),瞧那小样嘚瑟那个别提多“带劲儿”了“。

方言一般是口口相传
南方人初听之下如果不熟悉不问出口,类似的表情、语气特别容易误会成对方在骂人,殊不知如果你没将对方当朋友,那就是实成的东北人“自来熟”,已经将你当成朋友了。
但若换个环境,再换种语气。遇到描述纠纷的过程中,遇到北方人形容事儿,“你看老刘家和老王家互相看不惯了,不然他们的作法儿,不会带上劲儿。”“带劲儿”中间多了一个字儿,意义就变了,意思就是有了矛盾与情绪较上劲儿了的意思。
在北方为人父母,引导孩子施压过程,也会说,你要“带点劲儿学,看人隔壁老王的儿子成绩多带劲儿”,这其中的“带劲儿”又表示成绩多好的意思啦。

方言如同像蘑菇的树,南方北方不一样
总之,这带劲是纯粹的北方方言,一般应用起来会加儿音,主要隶属东北方言,目前因传播很广,多省多地认为属于所在地的方言。特别这个“带劲”一定要得“得劲”区分开,不能混淆。